比特派钱包安全下载|中国价值

作者: 比特派钱包安全下载
2024-03-08 05:13:57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18年01月15日 09:00:00

来源: 求是 作者: 沈壮海

  核心要点:

  ■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就是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将13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来,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浩浩汤汤的时代潮流中,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唯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具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才能使我们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推动中华民族意气风发地追求梦想、开创未来;才能增强人们的“四个自信”,让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过程,实质上便是先进精神和价值体系内化为人的素质、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过程,是培养造就具有相应素质的人的过程。离开对人的关注和培养,任何精神与价值都不可能获得转化为现实力量的可能,也都不可能获得传承发展的主体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就是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将13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来,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三者紧密关联、有机统一,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精神力量的建设和提升。

  一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党的十九大报告之所以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篇,反复强调全党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正在于看到了伟大精神力量对于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至关重要的意义。

  推进新时代的伟业,必须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内聚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力量在人民,最强大的力量在团结凝聚起来的人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力量,归根到底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一个13亿多人的大国,没有强大的精神内聚力,就会重演近代以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悲剧;而真正万众一心地团结凝聚起来,便会形成无比强大、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推进新时代的伟业,必须有创新创造、向上向前的强大精神奋发力。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践证明,唯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向上向前的奋发,还包括对崇高道德境界的不懈追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只有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充满希望。

  推进新时代的伟业,必须有从容自信、坚定坚韧的强大精神持守力。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个民族会在心神不定、游移彷徨中成就自己的光荣和梦想。具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才能使我们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推动中华民族意气风发地追求梦想、开创未来;才能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不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对当代中国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落脚点,极为精要地呈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建设的关键方面,为我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供了基本遵循。

  更加自觉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种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要具有滋润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必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内含人民的诉求,体现人民的意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以其坚定的人民立场,以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实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也确立了其能够赢得无产阶级、武装无产阶级的内在根据。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我们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求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地阐释好,引领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奋斗在一起。

  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是我们增进文化自信的目标指向,是树牢文化自信的重要条件,也是“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注重继承优秀传统,科学借鉴域外文明,实现有益文化资源在文化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求我们强化时代意识和实践意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实践创新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谱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马克思曾指出:“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过程,实质上便是先进精神和价值体系内化为人的素质、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过程,是培养造就具有相应素质的人的过程。离开对人的关注和培养,任何精神与价值都不可能获得转化为现实力量的可能,也都不可能获得传承发展的主体根据。我们所期盼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需要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担当和实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着眼全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文明程度普遍增进;需要关注青年,在引导青年勇做时代弄潮儿、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进程中为中国力量注入不竭的青春活力。

  三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既要求我们不断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及与其紧密关联在一起的整个思想文化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升其凝聚力、引领力和感召力,也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走进人心、深植人心的规律,有效引导先进精神和价值赢得人心、掌握群众,从而汇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在后一方面实现“更好”,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注重与时代同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求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在理念方面,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增进人民福祉而展开;在内容方面,要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创造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培育,礼敬英雄人物和道德模范,呵护好中华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在方式方法方面,要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增进共鸣、强化认同,推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更好地深入人心、赢得群众。

  注重融入制度融入实践。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要产生激发、汇聚中国力量的实效,除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还要靠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根本要求在国家治理方方面面制度安排中的融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方面面实践中的贯穿。这既需要我们以是否符合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根本要求,是否有助于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重要标尺来推进各种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还需要我们切实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根本要求转化到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展开为弘扬和践行的生动实践过程与实践场景,转化为支撑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强大物质力量。同时,生发于人心、融入于社会制度、贯穿于实践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会以感召性、规范性与养成性等的内在一体,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的一切积极力量更富成效地激发出来、汇聚起来。

  注重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好党的引领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需要全民的行动,同时也需要党的有力引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汇聚起13亿多中国人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发挥好党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的引领作用,要求我们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作者: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李 达 周昭成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

分享 -

【网站声明】【纠错】【打印】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读懂新时代⑦--时政--人民网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读懂新时代⑦--时政--人民网

首页

党政

党网 ・ 时政

人事

反腐

理论

党史

党建

要闻

经济 ・ 科技

社会 ・ 法治

文旅 ・ 体育

健康 ・ 生活

国际

军事

港澳

台湾

教育

科普

观点

人民网评

三评

人民财评

人民来论

人民访谈

互动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维权

可视化

视频

图片

图解

地方

雄安

举报专区多语言

合作网站

毛主席纪念堂

周恩来纪念网

邓小平纪念网

人大新闻网

工会新闻网

中国侨联

学习强国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组部12380举报网

全国哲学社科工作办

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旗帜网

国家保密局

科普中国

知识产权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登录

退出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慕课

人民网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读懂新时代⑦

2021年12月24日12:44 | 来源:求是网

小字号

  【“学习笔记”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从13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刻阐释。

  新时代的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今天,笔记君和您一起学习领会第七个方面:文化建设。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谱写了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新篇章。

  《决议》对新时代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总体要求、战略举措和重大成效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图为莫高窟第112窟南壁壁画“反弹琵琶乐舞图”。这幅壁画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结晶,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敦煌研究院供图

  (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决议》直言不讳地指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极其重要的位置,举旗定向、正本清源,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鲜明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牢固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引领和强大理论支撑。

  《决议》对新时代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作出概括: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系列重要会议,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部署,巩固和壮大了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宣传思想战线正本清源的任务取得重大成效,现在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

  《决议》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采取的重大举措、取得的重大成效进行梳理和概括。

  ――党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党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思想文化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发展。

  ――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图为河北省“清朗・燕赵净网2020”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六一”特别节目现场。中央网信办供图

  (三)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

  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为此,《决议》特别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决议》对新时代党加强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作出概括:

  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党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决议》从三方面对新时代党引领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的重大举措、取得的重大成效进行了阐述。

  ――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

  ――党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等活动,有力彰显党心民心、国威军威,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

  ――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决议》对此作出精炼概括: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策划:学而时习工作室

  编辑:孙洋洋 尹霞 狄英娜 韩辰

  设计:纪翊 田建贺

  审核:宋维强

  监制:罗素英

(责编:白宇、常雪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分享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人民日报:不断深化中国价值哲学研究--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不断深化中国价值哲学研究--观点--人民网

首页

党政

党网 ・ 时政

人事

反腐

理论

党史

党建

要闻

经济 ・ 科技

社会 ・ 法治

文旅 ・ 体育

健康 ・ 生活

国际

军事

港澳

台湾

教育

房产

科普

观点

人民网评

三评

人民财评

人民来论

人民访谈

互动

领导留言板

党建云

强国论坛

维权

可视化

视频

图片

图解

地方

雄安

举报专区多语言

|

合作网站

毛主席纪念堂

周恩来纪念网

邓小平纪念网

人大新闻网

工会新闻网

中国侨联

学习强国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组部12380举报网

全国哲学社科工作办

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旗帜网

国家保密局

人事考试网

科普中国

知识产权

中国城市网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登录

退出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网>>观点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人民日报:不断深化中国价值哲学研究

韩  震

2019年03月18日05: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图为山东省荣成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中的景观。

  人民视觉

  内容提要: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经过近40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视域,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涵,滋养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在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扎根中华文化沃土,紧盯科技发展前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确价值指引。

  

  价值哲学研究与人的觉醒和主体性自觉紧密相连。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进程而展开并不断发展。在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认真总结已有成果,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在不断深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取得的主要成果

  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缘起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视域。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开始较为系统地开展价值论研究,拉开了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大幕。经过近40年的探索,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一系列成果。广大价值哲学研究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构建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视域。例如,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得出价值产生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结论,认为价值合理性和真实性源自人类实践的现实性和客观性。这不仅将价值认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而且从价值论视角深化了对实践活动的理解。

  丰富和深化唯物史观的内涵。以往,人们将认识仅限于事实领域,只谈主观观念反映客观现实,缺乏人所需要的价值尺度。实际上,世界上许多看似客观、外在的东西,对人的意义是千差万别的。既然人的现实需要和主观目的性是社会运动中的现实存在,那么,忽视这种现实存在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主观任意性。这种主观任意性导致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发展进程。应当看到,人的需要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在个人形式上有主观性,但作为社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价值则是社会历史进程的真实尺度。对于实践活动而言,只有区分事实与价值,才能更好了解人类实践活动的意向性取向和规范,以及由人的价值需求支撑的取向和规范最终如何激发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丰富和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价值和实践的内涵。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中国价值哲学研究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养分,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对蕴含其中的价值观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如“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价值。它们与时携行,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命体验、观念思考和价值追求,彰显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内涵和实质,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因而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价值滋养。同时,它们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有助于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理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

  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近40年发展,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学科发展尚不够成熟、缺少系统性强的研究成果等。

  价值评价尺度及其有效性研究有待加强。价值取向具有主观性维度,不同价值取向的意义和境界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构成价值评价的必要性。根据唯物史观,我们要在现实实践基础上找寻价值评价的尺度,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明晰价值评价的标准。那么,怎样在价值评价尺度与社会发展趋势之间建立有效的理论阐释?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更好确立价值评价尺度,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这事关对全社会进行更有效的价值引导,事关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话语权,值得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予以特别关注、展开深入研究。

  价值多元与价值共识的关系问题研究有待深入。一方面,人类价值取向的主观形态决定了价值观具有多元性;另一方面,共同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活动为价值观缘起提供了共同的社会基础。否认共同价值观和忽视价值多元性都是不可取的。应该如何认识和把握价值多元与价值共识之间的关系,值得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展开深入研究。

  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待提升。目前,中国价值哲学的国际影响力较形成之初有了明显提升,一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我国一些价值哲学研究者已跻身国际价值理论研究组织,并居于重要位置。然而,受发展时间较短、发展不够充分等因素限制,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还不够强,在国际上的声音还不够响亮,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进一步提升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需要着力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学科建设做起,加快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

  研究的重点方向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呈现新气象,为中国价值哲学研究提供了强劲动力。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时代需求,在提升理论自洽性的同时更加关注现实问题,从价值论视角和高度引导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作为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作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提供与时俱进的动力。中国价值哲学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矛盾、新要求中找寻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创新点。譬如,在新时代,人们的价值视野将更加开阔、更加面向科技和人文发展的现实关怀,人们的价值取向将更加包容、更加具有共同体意识,人们的价值态度将更加从容、更加理性平和,人们的价值目标将更加密切地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

  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价值哲学研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应紧密结合时代要求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用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当代中国人的价值理念,使全社会的价值理想更加崇高、更为丰盈、更具生命力。同时,加强历史梳理和理论分析,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进而阐明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理想追求和价值理念,提供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价值表达。特别是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阐明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价值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达到强基固本的效果。

  关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价值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带来哲学形态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关于具体生活的价值判断,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手段所涉及的价值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同时,人们的价值观面临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越来越大的挑战。这要求新时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紧跟人类实践活动,针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价值伦理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人们的价值认识提供更为恰当的理论基础,对新的价值伦理问题作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回答。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哲学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18日 07 版)

(责编:曹昆、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深刻把握人民观 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自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目标与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山东省2019年全面依法治省理论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发布法国高中会考哲学考试打头阵 考题引发网友热议法高中毕业考试开考 逾74万考生首日参加哲学考试拓展中华文化研究的地域视角 加强地域文化研究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智慧新时代价值哲学研究大有可为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热门排行

1人民网评:学习“四史”,为新征程凝聚磅…2人民网评:为更多儿童撑起爱的天空3培养更多社会所需的护士人才(人民时评)4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人民论坛)5人民网评:把握大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6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法治中国阔步向前(深…7人民网评:防汛抗旱落实处,责任担当扛肩上8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人民观点)9人民财评:设置“青少年模式”是法治“刚…10人民热评:论文查重乱象频出,监管部门得…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分享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人民观点)--观点--人民网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人民观点)--观点--人民网

首页

党政

党网 ・ 时政

人事

反腐

理论

党史

党建

要闻

经济 ・ 科技

社会 ・ 法治

文旅 ・ 体育

健康 ・ 生活

国际

军事

港澳

台湾

教育

房产

科普

观点

人民网评

三评

人民财评

人民来论

人民访谈

互动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维权

可视化

视频

图片

图解

地方

雄安

举报专区多语言

合作网站

毛主席纪念堂

周恩来纪念网

邓小平纪念网

人大新闻网

工会新闻网

中国侨联

学习强国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组部12380举报网

全国哲学社科工作办

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旗帜网

国家保密局

科普中国

知识产权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登录

退出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慕课

人民网>>观点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人民观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⑧

本报评论部

2021年12月03日05:0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党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守好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到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从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今天,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就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以文化兴盛支撑国家强盛。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03日 05 版)

延伸阅读: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①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②

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③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④

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⑤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⑥

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⑦

(责编:袁勃、郝江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 经验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思想引领方向,使命凝聚力量学深悟透狠抓落实 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向深入教育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教材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活力向上,给世界力量” 伊利集团发布全球雇主品牌太原娄烦:构筑全民反诈防线 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在京展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热门排行

1让更多劳务品牌茁壮成长(人民时评)2人民网评: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3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4人民网评:“两个确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5人民网评:“十个明确”,放射当代中国马…6人民网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7人民网评:试点六城市,营商环境“优”无…8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深入学…9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人民观点)10人民网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分享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新华网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04/10 09: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

2023-04-10 09: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价值观是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诠释了价值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根本价值立场的遵循

  任何政党都有其特有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一百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表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现代化作为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文化传统、文明积淀、现实国情而形成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表达了对人民利益、人民诉求的关切,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同样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人民利益实现的经济基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以人民为本位的民主,是人民至上的体现。人民生活需求既有物质的、精神的,也有生态环境的,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顺应人民利益诉求,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关切和实现人民利益的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之一,要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集中诠释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是人民力量至上的表达,彰显了对人民创造力的尊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民群众的实践过程,尊重人民创造、人民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人民支持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人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变革的过程,由此造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对人民力量的推崇,同样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既继承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又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价值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规定,既对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其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国家走向民主的内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国家走向文明的内在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家走向和谐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诠释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现代化的过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中国式现代化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将公正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此,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人是推动现代化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社会深刻变革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和境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蕴含在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内容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任务时,要求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其旨趣正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恪守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反映全人类根本利益、为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恪守和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以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这里诠释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于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通过武力方式还是和平方式推进现代化,是西方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区别。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充满血腥和暴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占领市场和资源,给落后国家和民族带来痛苦和灾难。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这是基于历史与现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的必然选择。

  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现代化实现发展,是全世界面临的最大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给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带来机遇、提供机会,“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就是明证。不同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过程因国情不同存在较大差别。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实践智慧、实践经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厘定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纳入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前景。(作者:柏晓斐、陈金龙,均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教授) 【纠错】 【责任编辑:马若虎】 阅读下一篇: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新华网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新华网

长江重庆航道局船长葛列军:为落水者张开生命之网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系列网评: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京城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10%成主流 放贷周期三个月起步北京大气扩散条件再度转差 明夜冷空气来袭福建探索补植复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暖了人心 绿了山林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有严重霾 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公司不给新员工发放年终奖合法吗? 专家为你支招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系列网评:顺应民心不容易保险股是当前金融业最好的配置板块 大单昨逆市涌入北京市卫计委回应基层医院建议流感患者转诊

客户端

搜索

频道

下一篇

新华网 正文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18-01-16 08:32:29

来源:

求是

关注新华网

微信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核心要点:

  ■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就是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将13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来,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浩浩汤汤的时代潮流中,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唯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具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才能使我们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推动中华民族意气风发地追求梦想、开创未来;才能增强人们的“四个自信”,让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过程,实质上便是先进精神和价值体系内化为人的素质、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过程,是培养造就具有相应素质的人的过程。离开对人的关注和培养,任何精神与价值都不可能获得转化为现实力量的可能,也都不可能获得传承发展的主体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就是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将13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来,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三者紧密关联、有机统一,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精神力量的建设和提升。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党的十九大报告之所以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篇,反复强调全党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正在于看到了伟大精神力量对于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至关重要的意义。

  推进新时代的伟业,必须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内聚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力量在人民,最强大的力量在团结凝聚起来的人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力量,归根到底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一个13亿多人的大国,没有强大的精神内聚力,就会重演近代以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悲剧;而真正万众一心地团结凝聚起来,便会形成无比强大、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推进新时代的伟业,必须有创新创造、向上向前的强大精神奋发力。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践证明,唯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向上向前的奋发,还包括对崇高道德境界的不懈追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只有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充满希望。

  推进新时代的伟业,必须有从容自信、坚定坚韧的强大精神持守力。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个民族会在心神不定、游移彷徨中成就自己的光荣和梦想。具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才能使我们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推动中华民族意气风发地追求梦想、开创未来;才能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不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洁琼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热帖

征集丨2018“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

2018-01-14 10:53:24

【摄影征集】谢谢你温暖我丨向低温下的劳动者致敬!

2018-01-15 18:34:09

互动话题丨聊聊火车票的那些事儿

2018-01-15 19:11:23

直播答题赢大奖,是"最亏本的知识变现"?

2018-01-15 10:06:52

【时空新闻】分类调控!这些城市限购"松绑"

2018-01-15 10:07:27

炫图 视频

加拿大发行中国狗年生肖邮票

乌海舰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最美自驾游线有望通车

6岁快递男孩后续

热词

茅台酒流行性感冒电信诈骗影子银行中央环保督察组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小武网络安全花椒直播阿土列尔村

台北河滨公园花团锦簇

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全面展开

热带雨林 百鸟家园

鹤舞盐城湿地

辽宁沈阳:大熊猫雪地撒欢 萌态十足新疆塔城玛依塔斯遭遇强风吹雪有惊无险 土耳其一客机降落时险些坠海拍照新玩法 3D打印迷你真人模型流感要及时就诊 避免引发并发症“龙”货运飞船“载货”返回地球海军:陆战队远程机动跨昼夜实弹射击菲火山“高度活动” 或于近日喷发丑闻曝光 俄监狱内竟现“VIP牢房”湖北:大学创新考试获点赞 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

关注我们

新华社简介 公司官网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中心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4861122263931

【每日一习话】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时政--人民网

【每日一习话】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慕课

人民网

【每日一习话】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22年02月06日18:14 | 来源:央广网

小字号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这段话出自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指引。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勇毅前行确立了目标,这一目标就是把人从物质和精神的必然王国中解放出来,摆脱精神上的被动状态,实现包括精神解放在内的人的完全解放。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获得精神主动和精神解放,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历史。新时代要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展现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产品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实体承载。新时代应积极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强调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与价值属性,全面繁荣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逐步规范以“互联网+”为主要样态的新兴文化生产,通过为人民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多样化、个性化文化产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相统一。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体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体育的真正魅力和最高价值所在。冬奥梦交汇中国梦,北京冬奥会不单是冰雪运动的竞技,更是展现中国形象、振奋民族精神、坚定强国信心的重要契机,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为北京冬奥会加油喝彩,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本期特约专家:王维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袁勃、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分享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返回首页 工作邮箱

客户端下载

首页  > 要闻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02-24 09:00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

微信

  内容提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原色,它们彼此融通、交相辉映,凝铸成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引领时代的中国价值、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迈入新时代,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强基固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就要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核心价值观是维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是一种文化立足于世的最根本的东西。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和发扬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契合,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荣辱观念是中华儿女做人行事的重要准则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自我修养和社会和谐。在长期探索实践和文明传承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构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价值体系,为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中华传统的道德体系中,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荣辱观念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支撑,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它始终不曾磨灭,成为指导中华儿女做人、行事的重要准则。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据称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对儒家德育思想精髓的总结,其内涵经理论阐释和群众实践后,不断丰富。所谓“孝”,指孝顺父母、长辈,也包括尽忠国家之“大孝”;所谓“悌”,指兄弟间的手足之情,泛指朋友间的情谊;所谓“忠”,指忠君忠国爱民;所谓“信”,指人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做到“言必忠信,行必笃敬”;所谓“礼”,是指为人行事讲礼节,不失礼、不逾矩;所谓“义”,指做人做事要有正义感,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所谓“廉”,要求为官为政廉洁奉公,不徇私枉法;所谓“耻”,即以做违背道德法纪之事为耻,要自尊自重,洁身自好,正所谓“知耻近乎勇”。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价值内涵却十分丰富,不仅涵盖了个人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也包括个人如何处理自己与社会、国家关系的价值观,对于指导、规范当今时代人们的行为与观念仍有重要意义。这些重要的道德操守,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为我们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道德资源和精神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以儒家伦理为根基的传统美德,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而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指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振兴,不能割断历史与文化的根脉,也不能脱离时代与文明发展的潮流。只有创造出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才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抓住发展机遇。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伟大的梦想和追求,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具挑战、最为艰巨的使命任务,需要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以其坚定的人民立场,以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真理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在近代以来各种思想主义的竞争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指引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国社会前进方向的灯塔。在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和科学真理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辉煌进程中,创造了感天动地的革命文化、昂扬奋进的先进文化,形成了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的中国价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当今时代的中国力量,就是全体人民汇聚起来的智慧和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有机结合的产物,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激发亿万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强大精神指引。要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马克思主义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指引。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方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真理观、价值观、方法论,才能科学借鉴人类文明积极成果。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真理观,也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道德观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思想道德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为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出强大的真理威力,同时又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着正确的价值引领。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不仅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而且集中反映着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价值取向,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贯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的一条主线,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怎么做人”等根本问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高境界。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并从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手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反映我们党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要把过去长期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健全完善起来,形成长效机制。比如理想信念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方面都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重要途径和实践载体。

  要完善法律政策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再好的理念,再先进的观念,缺乏制度规范、政策保障,得不到贯彻落实,也是枉然。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

  要以开放的胸襟、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也是面向世界、吸收各国文明精华的结果。它同其他一切先进思想文化一样,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当前,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建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为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目标任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汪亭友)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5039510号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理响中国】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价值遵循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

【理响中国】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价值遵循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新闻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理响中国】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价值遵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3年06月01日 17:07:25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3年06月01日 17:07:25

原标题:【理响中国】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价值遵循

正在加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基于高度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和价值自觉,凝练、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化,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变革中国、治理世界的系统的“中国方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共产党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综合各方面认知、凝聚各方面共识作出的价值论断。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认识、自主建构的产物,从价值维度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既是一种思想理论,又是一种实践活动;既是一种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精神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的“生命之魂”。它以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从价值维度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内在相关的问题,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它明确了建设现代民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大众福祉、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取向,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  迈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直接反映了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具体内容的新阐释。“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深化改革,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同时,洗刷鸦片战争以来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民族屈辱,实现广大人民对国强民富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落实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和政治目标。“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是尝试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矛盾和冲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  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价值观,而且积累了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民众、凝聚人心的宝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深深地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一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中汲取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当然,我们对于传统价值观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而应该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协调,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价值矛盾和价值冲突日益激烈。置身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形势下,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并存、互相竞争”的价值观图景,特别是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信仰缺失、道德失守现象,“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在尊重差异中强化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使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才能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凝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意志,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相当程度上依照文化价值观进行定位和划分,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广为传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热衷于开展“价值观外交”“价值观结盟”,甚至将“为价值观而战”一再付诸实践……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价值观矛盾与冲突愈演愈烈,核心价值观的较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诚然必须提升物质文明“硬实力”,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建设,提升精神文化“软实力”。只有培育和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才能不断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一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该民族、国家、地区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是该民族、国家、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表达。由于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地理环境、发展历程、文化传统、现实利益等不同,因而其文化价值观往往也不尽相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等主体特征。即使是同一民族、国家、地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往往也会形成不同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国家、地区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一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核心价值观往往同该民族、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该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该民族、国家、地区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实际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价值观往往与该民族、国家、地区具有同一性,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就是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就是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各个民族、国家、地区既应该珍惜、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也应该尊重、包容其他民族、国家、地区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尽管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核心价值观是多样化的,具有相应的地域性或民族性,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价值观完全对立、水火不容。实际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价值观既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和普遍性。只要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就根本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例如,世界上许多宗教和文化传统都推崇“民本”“仁爱”“诚信”“平等”“公正”“和谐”之类德性,以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伦理规则。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长期历史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反映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是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共同价值准则。它具有超越宗教、民族、阶级、国家等的共通性和普遍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看,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深刻的学理依据。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具有区别于其他生命的基本的“类意识”,或曰“人类意识”。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任何人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中。虽然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价值观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毋庸置疑,大家共同生活在唯一的地球家园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存在一些事关共同体乃至世界整体的基本价值。今天,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环境资源形势日趋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这些问题十分复杂,牵涉面广,往往是单一的民族、国家、地区所难以解决的。  自近代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在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资本的逻辑”驱使下,人类日益超越民族、国家、地区的狭隘限制,将“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在全球普遍交往中,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相互关联度、依存度空前加深,各种局部利益正不断整合为共同利益,各种主体性问题不断演变为全球性问题,目前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习近平主席深刻地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习近平主席立足世界、时代和历史的变迁,倡导世界各国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反对各种形式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地球村民”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系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倡导世界各国在公共利益和共同诉求导引下,形成基本的价值共识,构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和谐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真诚地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既具远见卓识,又务实可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在国际社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变革中国、治理世界的“中国方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表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境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吸纳和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全人类意识”、全球视野和整体精神,必须学习、借鉴和吸纳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如果拒绝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甚至简单粗暴地“对着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能与人类文明发展发生“断裂”,不仅难以融入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汲取丰富的营养,而且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付出沉重的代价。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中国正是吸纳了和平、发展、自由、民主、平等、公正、人权、法治等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才更好、更全面地向世界开放、融入世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迈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判断,中国的前途命运已经紧密地同世界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吸纳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前进方向。  另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深刻反映并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否定并不人道、并不合理、极其虚伪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对一种更人道、更合理、更先进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而且是最新、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全人类共同价值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立足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深刻反映、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不仅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且要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实现共产主义而接续奋斗。因此,在世界普遍交往中,必须深化世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先进理念得到更广泛的理解、接受和认同,使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刻反映、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引导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逐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共产主义价值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化。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开展国际交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面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社会主义的价值维度,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相通,表征着当代中国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程度。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社会主义必须通过核心价值观对自身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认同,确切地回答“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要往哪里去”等根本性问题,并在与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相互比较中,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先进性和优越性。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有价值自信,更要有价值自觉,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野和境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培育和践行具有先进性和超越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各个民族、国家、地区处理国际关系时,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问题丛生、充满挑战的世界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它诚然必须以相应民族、国家、地区的共同生活实践、共同物质利益为基础,但更应该关注各个民族、国家、地区人民的内在精神世界,以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特别是共同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为前提。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利益,凝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信仰和理想,包含着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怎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构想。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为各个民族、国家、地区开展相互交往、互惠合作指明了方向。  总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描绘了一幅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完整图景,可谓系统地变革中国、治理世界的“中国方案”。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乃至整个世界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图集

加载更多

首页|全站地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价值遵循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中国价值 (豆瓣)

中国价值 (豆瓣)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购书单

电子图书

豆瓣书店

2023年度榜单

2023年度报告

购物车

中国价值

作者:

高德步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8-5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0124317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已在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价值——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灵魂 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指引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支撑 《中国价值》研究中国历史上价值思想的演变和价值传统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中国价值革命的目标和任务。本书认为,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价值革命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传统即中华道统。近代以来,中国经历着历史上的千年巨变,也经历着第四次价值革命,而当下的重要任务就是中国价值传统的重建。第四次价值革命尚未完成,并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重建中国价值传统,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完全是一个新传统,是包括中国传统价值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以及中国化的现代价值的全新价值体系。为此作者还系统地提出了这次革命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即新启蒙、新传统和新综合。

作者简介

 · · · · · ·

高德步,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外经济史和政治经济学。先后出版《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百年经济衰荣》《世界经济通史》《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历史视角》《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西方世界的衰落》《中国经济简史》《中国价值的革命》等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0

有用

小高

2023-07-09 18:37:14

北京

这是一部融合了经济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思想的深度好书,解析了中国的价值传统、现实社会的转型路径、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处,关于“中国观”与“天下观”的论述尤其引人深思,值得一读再读。

0

有用

枕头

2023-07-06 23:37:06

重庆

不错,可以读

0

有用

豆友198448512

2023-07-06 23:25:20

湖北

特别好,支持支持

0

有用

乌丫

2023-07-08 21:48:30

重庆

读过,很有启发。

0

有用

豆友197629969

2023-07-06 23:29:58

广东

很不错

0

有用

小高

2023-07-09 18:37:14

北京

这是一部融合了经济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思想的深度好书,解析了中国的价值传统、现实社会的转型路径、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处,关于“中国观”与“天下观”的论述尤其引人深思,值得一读再读。

0

有用

乌丫

2023-07-08 21:48:30

重庆

读过,很有启发。

0

有用

富贵

2023-07-07 01:52:53

黑龙江

好看

0

有用

枕头

2023-07-06 23:37:06

重庆

不错,可以读

0

有用

依然

2023-07-06 23:34:18

广东

还不错 可以去看

> 更多短评 11 条

我要写书评

中国价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不吹哨的人

2023-07-08 09:55:23

经济学家写中国思想史也是可以的

这本是人民出版社之前那本的缩略版。每个大时代都有价值的革命。 “该书着重于研究中国历史上价值思想的演变和价值传统的形成,认为中国历史上经历了3次价值革命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传统即中华道统。近代以来,中国价值传统经历了向现代转变的过程,这就是第四次价值革命。 ...

 (展开)

0回应

收起

>

更多书评

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得到

29.50元

购买电子书

京东商城

29.50元

购买纸质书

当当网

27.10元

购买纸质书

+ 加入购书单

在线试读

得到

去试读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经济管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谁读这本书?

 · · · · · ·

弥舒

2023年10月17日 读过

小高

2023年7月9日 读过

乌丫

2023年7月8日 读过

夏虫

2023年7月8日 读过

> 3人在读

> 206人读过

> 4人想读

二手市场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价值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5-2024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

· 豆瓣广告